第12章 (二十七)-(二十八)_70后的青葱岁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第12章 (二十七)-(二十八)(第1/2页)

二十七

“籁山大集”远近闻名,商品种类齐全,规模很大。每逢农历初一和初六赶集。

好多商店里看不到的东西这里有得卖。如苞米叶,可以蒸馒头,蒸包子用的。

孩子喜欢吃的自制花生糖,瓜子糖。

也有干货海产品的摊位,海米,虾皮,摊位上还挂着一个大大的捞子鱼干。妈妈每年过年都会提前炸上一些,炖大白菜吃,很鲜美。

我们到的时候,大集已经开始人不少了,摊位也所剩无几,包括唐晓红在内,我们都是头一次来。

赶紧找了个地方把车停下,位置还不错,在一棵大槐树下。

老四提议就直接在车上卖,站得高,看得远,好兜售。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。司机把后箱板打开,唐晓红也爬上车,把编织袋打开。

老四很长眼神,赶紧把车上的几条麻袋抖一抖尘土,铺在车厢边上,就算一个摊位了。

“唐姐,你看把毛衣放麻袋上行不?挺干净的。”老四堆着笑脸跟唐晓红说。

“哎呀,挺好的,还真挺合适。我也忘了带点铺的东西。谢谢你兄弟。”唐晓红感谢道,“对了,你叫什么名字?不好意思啊,没记住。”

“杨卫凯,美东是我拜把子大哥,我排老四,他们都叫我老四,唐姐叫我老四就行了。”

“好的,老四,以后你也是我的兄弟。”唐晓红爽快地说。

“好嘞,唐姐,有什么事用得上我,就打招呼。”杨卫凯很开心地说。

“马海毛,美国最流行的最新款羊毛衫,都来看看啊。”唐晓红尖尖的嗓门开始播音了。

陆续有大姑娘,小媳妇过来围观。

“我看她们的打扮,都够呛能买啊,今天不会太顺,”美东也爬上车了,跟我一起依在车厢前挡上说。

“对啊,我看怎么这边的人穿得都挺土的啊。”

那个年代交通不便,没有网络,信息传播不畅,城乡差别还是挺大的,衣着方面的差别,尤其突出。

“先别放声,别打击唐晓红的情绪,”美东小声跟我说,“大不了,咱们想法凑钱,一人买她一件,别空手回去,不好交代。”

“行!我没意见。”我还挺有底气,心里想,“妈妈给我去北京的路费因为住在刘超表姐家,没花钱,所以还有不少剩余,攒着没花。”

老四和刘超在帮着唐晓红招呼着,忙着给围拢过来的人们展示羊毛衫。老四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。

“卫凯这个哥们,帮朋友的时候真是热心肠。”美东拿出根烟叼在嘴上,叹到。

“对啊,希望他在社会上能安安全全的,混社会不是那么容易。”我跟着说。

看样有门,有几个打扮比较时髦的女孩在试穿。我和美东也紧张地注视着那边。

听见唐晓红在跟她们讨价还价,听着像是买两件。

“掏钱了,看那女的想掏钱了。”美东说,“看样有门,唐晓红能说。”

唐晓红高兴地晃动着手里的两张“大团结”蹦过来,震得车厢轰轰地响。

“开门红,美东,海超!一下两件,给她们便宜了四块钱。”唐晓红开心地使劲抖一抖两张“大团结”,然后靠近嘴边,“叭”地亲了一下。

“恭喜发财!”

“买卖兴隆!”

我和美东一起道贺,“再接再厉,加油!唐老板。”

“哈哈,好开心,能帮我妈赚钱了!”唐晓红开心的时候还是个很可爱的女孩。

好运没有持续,一把农村赶集就是一上午,中午前人流就见少,越来越多的摊位在开始收摊了。

已经没人来看毛衫和问价了,唐晓红开始有些泄气了,也不太说话了,呆呆地坐在车厢边,两条腿耷拉在车外,脚后跟踢着车厢挡板。

“看样差不多了,咱们劝劝她收摊吧。”美东跟我说着,朝唐晓红走去。

“哎,晓红,已经开张了就很不错了,咱们头一次卖东西。是个高兴事。开心点!”美东劝着。

刘超也正跟唐晓红念叨着什么,八成也在劝她。

“对啊,唐姐,别上火。咱往回走,还可以再进市里边上几个小区看看,那边我认识些朋友,让她们都看看。”杨卫凯又出了个主意。

“这主意不错,我家附近也可以去看看,那边新楼也不少。”刘超也跟着说。

“好的,那咱们收摊走吧,谢谢大家了。”唐晓红振作了一下,起身又恢复常态了。

“老四一起帮着收拾一下吧,你们都下车准备走吧。”我蹲下一边收拾毛衫一边跟杨卫凯说。

“好嘞,海超。”老四答应着,边找司机,“哎,段哥,别抽烟了,过来发动车,准备走了。”

“能卖两件也行啊,有毛不算秃,对吧海超,没白来一趟。”

“对,也幸亏你找辆车,才能跑这么远。”我说到。

“都是兄弟姊妹,应该的。”老四跟我重申。

“一会看看回去路上怎么样,不行,我跟美东也商量了,我们自己也凑点钱买两件。”我把跟美东刚才商量的事说了一下。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